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看书网 > 万劫之轮 > 第十章:恶念再起

第十章:恶念再起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南部大陆的释教在菩萨的境界上又细分为十重果位,称之为十地菩萨。相对于释教的严谨细密,阐教在道人这个境界上的划分相对要宽松一些,只有至人、元人和真人三个果位。

在阐教的一部典籍《道枢》卷十二的《大丹篇》中,对于“至人”有这样的记载:“易成子尝遇至人,谓曰:无为之道莫过乎金丹,得道必由乎金符焉。欲还其所已去,返其所本有,此系窃阴阳,夺造化,转生杀之道。”

由此可见,“至人”的境界就是得大药,结金丹。

《悟真篇》中说得好:一粒金丹吞入腹,始知我命不由天。

一个人若果证到了“至人”的果位,一切就发生了质变:他拥有有多个化身(意生身),可以同时处理不同的事务;初步体验到“神境通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”这五种神通的妙用;他还可以用他的功德力来加持寿命,使之住寿历经百劫,保持色身不坏,等等。

阐教的“至人”果位,大致相当于释教的欢喜地、离垢地、和发光地这三地菩萨的果位。

阐教的“元人”其实就是“无人”。

《悟真篇》有诗云:“始之有作无人见,及至无为众始知。但见无为力要妙,岂知有作是根基。”

阐教著名理论家刘一明的说法是:所谓无为者,非枯木寒灰之说。盖以真种不能到手,须假法以摄之,既已到手,则原本复回,急须牢固封藏,沐浴温养,防危虑险,以保全此原本,不至有得而复失之患

简单地说,元人的境界,是在修炼到金丹之后,二次还虚和沐养的过程。

如果证到了“元人”的果位,“神境通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”这五种神通已经非常稳定,可以运用自如。正如《庄子》中的记载:“夫耳目内通,而外于心知,鬼神将来舍,而况人乎?”

阐教的“元人”果位,大致相当于释教的焰慧地、难胜地、和现前地这三地菩萨的果位。

真人是阐教中的道人境界的最高果位。

《庄子·大宗师》中的记载是:“古之真人,不知说生,不知恶死,其出不欣,其入不距;翛然而往,翛然而来而已矣。”

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中的说法是:“莫死莫生,莫虚莫盈,是谓真人。

简单说来,“真人”的境界就是金丹大圆满。

如果证到了“真人”的果位:除了原先的五种神通之外,还多证得另外一种神通---漏尽通,能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,不受三界生死,而得漏尽神通之力。

在这种境界中,诸漏净尽,无有垢染;就像是人世之中的珍宝,内外莹彻,体无瑕秽,活灵活现的大圆满金丹一跃而出。

正如楞严经中所描述的,观世音菩萨证道的一刹那---“忽然超越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”。

阐教的“真人”果位,大致相当于释教的远行地、不动地、善慧地和法云地这最后四地菩萨的果位。

......

对于易居道人的疑问,老庙祝面无表情,只是随口吟了一首诗:

得悟无为是有为,

潜修妙理乐希夷。

几回日月滩头立,

直把丝纶钓黑龟。

这首诗相当的直白,尤其是最后两句,“几回日月滩头立,直把丝纶钓黑龟”,已经是修炼过程中的具体景象描绘了。

如果把老庙祝的诗翻译成白话,大概可以这样说:你说错了,我不是至人,而是“元人”之境,你想怎么着吧!

对于老庙祝的回答,易居道人方寸大乱。

修真的道路好比逆水行舟,步步艰辛,尤其是到了道人的阶段,已经是寸步难行。不同境界之间的神通差距也是相当的巨大。

易居道人踏入“至人”境时日尚浅,平时在那些道童面前表演表演还可以,但是在资深的“至人”面前,不外乎是菜鸟一只,更毋论是老庙祝这种“直把丝纶钓黑龟”的“元人”了。

老庙祝见到易居道人那副战战兢兢的样子,没有过分相逼,用手一挥,解开了流云等人的禁锢,整个分身倏然消失,在空中只留下一句话:

“你们可以走了。”

想不到马蹄坑里居然有此高手,根本不是流云他们几个道童加上一个至人境的易居道人所能够匹敌,难怪寒泉在马蹄坑内几十年来无人敢动。

形势逆转,易居道人跟流云等人打了个眼色,正要退出正殿,岂料流云非但不走,反而一把拉住易居道人,转身向老庙祝说道:“前辈固然是玄法通明,毕竟只是孤身一人,又岂能与我周天派相抗衡。”

流云道童的想法很简单:虽然你利害,毕竟还只是元人之境,还不是传说中的真人,乃至道君,与周天派整个门派的力量相比,还是有相当的差距。

周天派中虽然没有更加高阶的修士,但是至人境界的修士有两个,元人之境也有一个;而且修士之间争斗,境界固然是基础,但法宝也相当的重要,凭借各种法宝战胜高阶修士的例子并不鲜见,所以他们不应该退缩。

易居道人没有想到流云居然如此的大胆,一时也没了主意,与周天派的几位道童也一起留在土地庙的正殿之中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